首页 >> 纸世界 >> 纸世界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八零年代掌中娇 诛仙 BE狂魔求生系统[快穿] 雪遇 上门女婿 蛊真人 凡人修仙传 恶毒女配都被她气哭[快穿] 顶头上司 老衲要还俗 
纸世界 杨勇 -  纸世界全文阅读 -  纸世界txt下载 -  纸世界最新章节

随手的便条(1/2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随手的便条

1

索伦·克尔凯郭尔在他的哲学思想体系里将人生分成了三个阶段,即审美阶段、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。我以为,这三阶段是伴随人生成长的境界而来的。在我们的审美阶段,那个永恒重复的世界,最为我们的童年所关注,他和她拼命汲取着那个世界并且乐此不疲。这种热衷于快乐和幻想的阶段要贯穿到一个人的少年和青年时代,即所谓的享受人生阶段。道德阶段,大约从一个人的中年开始,这阶段成家立业,为人妻夫,不再冲动而开始诉求于理性,且多依于人世习俗、规矩、道德行事。在此阶段,少数精神上有追求的人,持世间艺术而为之,失落感和成就感相互纠结,寡淡中也不失趣味。而宗教阶段,索伦·克尔凯郭尔认为是人生最佳的生活方式,达到此境界,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。

三阶段的思想不算新鲜,却是生命存在的事实。人生大多停滞在审美阶段,稍好一些是道德阶段。宗教阶段却是可敬可畏的。这个阶段,即是求得生命真相、澄明、圆满的阶段。出生即入死,每个人皆如是,万物亦如此。宗教阶段试图打通生死关,而求得永在。那永在是宇宙中最高的存在和绝对,也是不断飞行和穿越时空的存在。公元13世纪南宋词人蒋捷的《虞美人·听雨》早就寻求如此境界。词曰:

少年听雨歌楼上,红烛昏罗帐。壮年听雨客舟中,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。

而今听雨僧庐下,鬓已星星也。悲欢离合总无情,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。

索伦·克尔凯郭尔是19世纪上半叶的人,比蒋捷还要晚600年,而之后漫长时光里,有多少人跃升至了这一完美的归宿呢?我知道,2500多年前,释迦牟尼用他的肉身在人间为我们完美演绎了此人生三阶段。

2

活在当下,写作肯定是当下的事情。因而写什么,这不是问题,因为你的所看、所思、所想,也是“当代”的,“当代”要靠“当下”完成。但相对来看,“当下”不一定“当代”,很“当代”也不一定很有“当代性”。

“当下”是短视的,随心而无心。“当代”有着相对恒定的此在性。所以,对于写作,或者对于所有艺术门类而言,“当代”这个词语的意义,如何界定廓清很重要。谈到“当代”必然要谈到“当代性”问题。否则强调“当代”也是吃力不讨好的。我以为,很多艺术作品只是具有了“当代”价值,却无“当代性”价值,因而它们流行一阵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。

我想,“当代”的最高指向应是“当代性”。而真正的“当代性”,一定要具有过去性和未来性指向。文学作品的“当代”如何才能具有“当代性”,这里要考验作家们的眼力、判断力、思想力、技术力、审美力等多种才艺。归根到底来讲,终归是考验作家们的大境界问题。记住,“当代性”,最需要时间的长河来淘洗、来考验。

3

有时候,艺术批评的资源并不是越西化越好,越超前越好。批评家们一味追风,今天这个哲学家过时,明天那个哲学家的理论大好,这些都会导致障眼。原因很简单,过于奔劳你看不到周边的风景,过于高蹈你看不到脚下的大地。

艺术的宗旨之一就是要实在地解决你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的问题。没有在自己的土壤上种田的实践,你搬来人家的一套高论来评论作品,便会产生痴人说梦般的批判。这种批判貌似高超深刻,其实不过是通往寻求真相道路上的迷障。对于判断一件艺术品,我喜欢用笨拙的感官和直觉的方式去解读,就像是火烧了手,你快速的反应和抽回是凭感觉,而不是凭理性。回到原初看,事情原本没有理论那么复杂,很多时候,人是被自己的烦琐理论所遮蔽的。世界的原初就是诗意,诗意是创造性的、探索性的和命名性的。

对于艺术作品过度阐释的通病,源于那些批评家们对经典饕餮饱食却没有消化的症结。没有内化于肉身的观念,怎么能成为你思想的力量?这样的人外相的深刻中隐藏的是内心和视野之浅薄,很易为风吹草动所吸引。没有自己的思考判断,没有内化于身心的理论,而用理论去框套去盲行,这是枉念。它极易产生虚假的激情和愤怒,因而走上人云亦云、人做亦做的机械道路。现在的艺术及人文关怀纪实摄影也如此,没有切身的体验和良知,做了就是做了,拍了就是拍了,愤怒就是愤怒了。而没有后续的行为改善和后果,恐怕也是一种“奇观”的恐怖。某时风云一来,这些貌似激昂的铁肩担道义的人,可能比谁都会掉头逃跑得快。

4

近段时间细读《权力之图的绘制者》等“蓝色东欧”系列文学作品,内心震撼。我是个喜欢“写作”的人,自然要思考些文学领域内的事。罗马尼亚、波兰、阿尔巴尼亚的这些作家们,被“尘封”多年后,我们看到,他们的作品原来早已穿透历史的局限性、政治的禁锢,闪烁出人性本原的光彩来。对比之下,中国同时代作家们应该汗颜无语,他们没能交出多少震撼的作品。为什么有如此差距?东欧各国的作家们在幽微中看到了文学真谛的星火,并使它们燃烧成启蒙的火焰。曾经同处世界上一大意识形态的阵营里,新中国成立以来,中国文学缺失什么?我们能不反思这个问题吗?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万古神帝 大奉打更人 黎明之剑 校花的贴身高手 沧元图 率土之滨 诸界末日在线 轮回乐园 傲娇校花爱上我 这游戏也太真实了 蛊真人 万族之劫 夜的命名术 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 庶女攻略